查看原文
其他

溫度計熱爆錶 地面熱到可煎蛋!

大公文匯全媒體 大公文汇 2022-08-17

本文要點

酷暑難捱,戶外活動需謹防中暑。



熱浪席捲全球多地,昨日是本港有紀錄以來最熱「大暑」,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4.9度。大公報記者下午於港島維園、中環海濱、元朗公園等多個「熱點」實地測溫,均錄得逾40℃高溫。


昨日一名男子在西貢蚺蛇尖行山時昏迷,送院後證實不治。有醫生及行山專家提醒,戶外極度暴曬環境下,中暑風險較高,改做室內運動較為適合,若要去行山,應確認自己有充足準備及狀態良好。


西貢蚺蛇尖有男子行山期間懷疑中暑,由直升機救起送院,其後證實不治。



大公報記者 古倬勳、伍軒沛(文)、何嘉駿、王亞毛、李欣穎、陳淑瑩、梁少儀(圖)


警方於昨日下午1時20分接獲報案,3名男子早上7時一起由北潭坳上蚺蛇尖行山,上到山頂後,其間一名男子懷疑中暑感到不適,休息期間暈倒,同行友人報警。救護人員接報到場後,飛行服務隊用直升機把事主送往東區醫院搶救,其間救護人員不斷為事主進行心外壓,惜返魂乏術。


死者為長期病患者


男死者姓蔡,52歲,任職會計,七年前曾輕微中風,患有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需長期服藥。天文台昨日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當日最高氣溫為36℃,相對濕度67%,最高紫外線指數為11,暴曬水平屬於極高,西貢下午1時氣溫約為33℃。



行山專家梁念豪指出,昨日清晨6時至7時起戶外已開始烈日當空,而從北潭坳行上蚺蛇尖之間的路程需時,且缺少可遮蔭的地方和溪澗,行山人士處於極度暴曬的環境,中暑風險較高,酷熱天氣下應盡量避免行山,若本身有長期病患則更加不宜。他建議行山的日子應選擇在氣溫和濕度較低的天氣進行,而且有友人陪同,攜帶足夠水分和縮骨傘,亦可以選擇家樂徑、石屎路等較容易行的路線。一旦有人在行山時中暑,同行者應立即帶他去可遮蔭的地方,或者打開縮骨傘,放置在其旁邊避免暴曬。


即使有雨傘幫助,小朋友仍要用手遮擋烈日。


修樹工上月中暑亡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嘉美指出,長期病患者若做行山等戶外活動,較容易有中暑風險,應當避免,改為做室內運動較為適合,若要去行山,應確認自己狀態良好無不適,有同行朋友陪伴,以及穿着淺色短袖衫褲,攜帶足夠水分和帶備保冷冰袋以便降溫,若身體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一旦在戶外活動時中暑,旁人應帶他去陰涼的地方,立即脫下其衣服,並且用水沾濕毛巾為其擦身,在他清醒的情況下讓其喝水。


本港上月亦曾發生一宗酷熱天氣警告下戶外中暑死亡事件,一名67歲男工人上月24日在青山公路大欖段山坡修葺樹木時中暑暈倒,送院後不治。

近日天氣酷熱,天文台科學主任林銘津昨日表示,已連續15天發出酷熱天氣警告,7月餘下時間持續酷熱晴朗;下周初氣溫普遍可達35度或以上。民政事務總署開放18間夜間臨時避暑中心,供有需要人士入住。


焗爐劏房40℃ 小童浸水降溫


在僅夠一人站立的浴室裏,明姐的兒子站在洗臉盆裏,雙腳泡着涼水,手持媽媽在樓梯間撿來的沙灘玩具,盛水澆在自己腿上,幫助降溫。


「你來啦?我正打算去商場嘆冷氣呢!」明姐打開房間門,在荃灣一間面積約一百平方呎的劏房,住着一家三代共五口。昨日大暑,大公報記者爬了六層樓梯再進房間,熱汗早已濕透全身,當場實測劏房內氣溫已經超過40℃,但窗口的冷氣機沒有啟動。


「電費太貴了,實在不敢開冷氣。」明姐呆呆地看着兒子玩水時濺起的水花,若有所思。因為熱,家庭問題和爭拗也增多,「太熱了,兒子在家上網課,想開冷氣,但我又不捨得。他吵多了,我又煩,會罵他,然後又後悔。小朋友根本沒錯,錯在家裏實在沒錢。」她慨嘆。


明姐與丈夫、一對兒女和奶奶居住的劏房,月租5000元,家庭伙食5000元,水電費700元,全家只靠丈夫在地盤工作賺錢,但近日疫情反彈,丈夫在今月以來都「無工開」,生活捉襟見肘。房東早前想加租,明姐求情說,疫下收入不穩,希望暫緩加租,但房東還是加了他們的水電費,「即使不開冷氣,也要700多,畢竟電費單我們是看不到的,他(房東)說多少,就是多少。」



商場嘆冷氣 坐到晚上7時


捨不得開空調,劏房只有一扇窗,打開了也無對流作用,沒有半點風吹入來。暑熱天氣下,兩夫妻有家歸不得,一對子女平日上學後,兩夫妻就走到商場蹭冷氣,帶點吃的,帶點水,坐在商場看手機,看着別人開心購物,自己就坐到晚上7時,回家時在樓下買點特價菜煮飯。


今年夏天特別熱,明姐說,兒子和丈夫每天要洗澡三次,她與女兒洗兩次,一家人進進出出逾10次,廁所冷水幾乎全日運作。太熱的時候,明姐會在洗臉盆放一盆涼水,讓兒子蹲在裏面玩水,消消暑。


暑夏要「捱熱」,是普羅「捱窮」基層的生活寫照。明姐希望,可以快些獲配公屋,起碼租金負擔可以減輕一些,「輪候公屋五年半了,能上樓,是我唯一希望……」明姐說,政府新班子說會想盡辦法加快起樓速度,希望輪候公屋時間縮短一年,「今年12月,就排(公屋)六年了,若真的能縮短輪候時間,那我們可能很快就能上樓了。」


明姐讓兒子站在洗臉盆內的涼水裏面玩水,消暑降溫。


上了公屋 才不怕濫收水電費


明姐憧憬,上樓後,「孩子熱的時候,可以開冷氣;帶孩子出去吃一次生日飯。」原來多年來,一對兒女從未在外慶祝生日。兒子看到同學生日有蛋糕,有大餐,回家就叫媽媽也帶他去,「只能笑笑說『下次吧』,說多了,他也沒再問了,彷彿知道沒什麼可期待,我心裏就特別難受。」


要是上了公屋,租金不再那麼貴,水電費也不怕被濫收,也不再需要吃街市的減價菜,周末就到食肆吃一頓飯,這些就是炎炎夏日下,劏房戶明姐一家的最大期望。


  

愈來愈熱|全球暖化是最大元兇  


在本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大暑,大公報記者跑遍多區實測溫度,中環、元朗、維園等地,烈日暴曬下均錄得逾40℃高溫,市民感嘆一年比一年熱,但不可能天熱就不出街,到底如何令城市降溫?專家表示,控制全球暖化是重要因素。


天文台表示,上水是全港昨日最熱地方,最高錄得38.2℃,元朗公園也錄得37.7℃。記者手持電子溫度計,在元朗公園錄得最高達43℃。


「剛剛沖完涼出來,剛才數個小時真是『熱到抽筋』。」已經退休的葉伯伯住在附近的屋邨,下午5時,到元朗公園唞暑,「一個人在家嘆冷氣?晚黑有三個人,兩公婆同個仔,開冷氣就有價值。」



下午3時半左右,記者在中環海濱的摩天輪附近,用電子溫度計錄得40.8℃高溫,雪糕車和凍飲檔前更要排長龍。「天氣是一年比一年熱,又不可能天氣熱就不出街!」何先生說,消暑辦法就是多飲水。


在維園泳池,不少人一家大細到來游水消暑。在灣仔修頓球場,記者用電子溫度錄得38℃,見到有市民在烈日下堅持運動,麥同學說,今年夏天特別熱,「等陣運動完,幾個朋友會一起去食碗糖水,就算消暑啦!」


從日常生活節能慳電


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昨日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今年天氣熱到破紀錄,全球暖化是重要因素之一,從天氣圖上可以看到,本港受到強烈的高壓脊影響,加上七月的太陽很猛,風力又較弱,散不到熱,很多綜合因素導致氣溫過高。他強調,當暑熱指數在30左右或以上,市民在戶外工作或運動時應留意身體狀況,避免中暑。


為減緩全球暖化速度,除市民在日常生活節能慳電,企業也有責任。世界綠色組織創始人兼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氣候變化對世界各地的人民、企業和政府造成的影響日益嚴重,企業應配合作出轉變,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對當前和未來帶來的風險。 


記者分別在三個時段、三個地點進行「煎蛋實驗」。

  

特寫|熱到可煎蛋?

  

大暑是全年24個節氣中最熱的節氣,正值「三伏天」的中伏前後,地上熱氣蒸騰,酷氣難耐。烈日當空,不少人開玩笑地說,「地面熱得都能煎雞蛋了」。為驗證地面到底有多熱,大公報記者昨日在午後最熱時段,進行了三次煎雞蛋實測。


記者選取了荃灣一座大廈46樓天台,在下午1時34分,溫度計顯示40.6℃時,就地鋪上錫紙煎雞蛋。45分鐘後,蛋黃的上下分層,上層已經凝固,雞蛋已半熟。


下午1時30分,記者在二陂坊錄得41℃;半小時後,在楊屋道一帶錄得43℃。記者於大約3時半去到荃灣海傍附近的公園,當時錄得45℃,在公園內的滑梯表面,甚至錄到超過70℃!記者在滑梯上做煎雞蛋實測,試驗如此高溫下,雞蛋是否會熟得更快更徹底?出乎意料的是,40分鐘過後,蛋清已凝固半熟。


於大約下午3時半,另一隊記者於銅鑼灣維園空地,在一塊鐵板表面,鋪上錫紙進行煎蛋試驗。約45分鐘過後,雞蛋亦半熟,當時錄得41.2℃。

蛋黃被戳破後,記者希望測試擴大陽光接觸面能否縮短煎蛋時間,此時蛋黃已成不規則狀,厚度也是原來完整形狀的一半左右。約20分鐘後的4點35分,已似半熟「太陽蛋」。


溫度計在戶外高溫情況下失靈,無法量度氣溫。


採訪手記|溫度計熱爆錶


烈日當空下,記者拿着溫度計,在全港各區街頭測溫,由街道的41.8度到公園的45度,溫度計上數字的跳動,比股市的跳得還快。


記者在荃灣海邊的公園滑梯測溫時,溫度計的數字急速上升,40、46、50、58、62……一直到70,數字停住了,等了好一會兒,不上不下的數字顯示器突然變成了88.8的填滿狀態,即使拿開了,依舊沒有改變。原來,溫度計因為過熱「壯烈犧牲」了。


手機熱到停機


無獨有偶,記者於下午約一點半在荃灣一大廈46樓天台實測「太陽煎蛋」,當時溫度計顯示氣溫約攝氏40.6度。記者用手機拍攝「煎蛋」過程,怎料蛋未熟,手機先「中暑」,突然停機,並出現「降溫後才能繼續使用」的字句,「罷工手機」當刻顯示僅能撥出緊急電話。


話說前一天,也有記者同事的相機,在長時間拍攝下,因為過熱而自動關機了。連這些機械器物都不堪暴曬,為生計而在烈日下開工「頂硬上」市民,多不容易。



消暑服務站|酒精咖啡因飲品利尿 加速流失水分


暑夏令人熱爆了,在酷熱天氣警告下,喝一支冰凍啤酒,令人身心舒暢;在昏昏欲睡的季節,喝幾杯咖啡或茶最提神。不過,衞生防護中心與醫院管理局提醒,含有酒精或咖啡因的飲品,較為利尿,可加速身體水分流失,在夏天若飲用這些飲品,以為補充水分,隨時得不償失。


天文台提醒市民,慎防中暑或因酷熱而引起不適,若出現頭暈、頭痛、噁心、氣促及神志不清等徵狀,應立刻休息和求助,並盡快求醫。


香港園藝花藝從業員總會副會長林志光對大公報表示,從業員在空曠草地、戶外運動場或翳焗的樹林工作,幾乎都試過中暑不適,出現大量流汗、潮紅、面青唇白、嘔吐及肚瀉,翌日頭痛,由於日常工作已大汗淋漓,或誤以為進食不潔食物或醉酒引致不適,因而忽略相關徵狀,對高血壓的工友尤其危險。


倡縮短戶外工作時數


林志光說,該行業的傳統,師傅會提醒徒弟常備兩種東西防中暑,一是補充電解質的鹽糖,二是消暑氣及止肚瀉的藿香正氣片。每逢三伏天,師母會煲綠豆沙給工友消暑。業界有夏令時間提早一小時開工,工會關注工友在高溫翳焗工作有風險,希望在35℃至38℃,戶外工作可由8小時縮短至6小時。


長者因為汗腺、排汗機制退化,較難散熱,因此容易中暑。天文台呼籲,市民關注長者或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應間中致電或探訪,並留意他們住所的通風及空氣調節設備是否運作正常。


天文台提醒,市民在高溫天氣下應避免長時間在陽光下暴曬,以免受太陽紫外線曬傷。應穿上淺色和通爽衣服以及佩戴闊邊帽子和能阻隔紫外線的太陽眼鏡。多塗防曬系數為15或以上的廣譜防曬液。在陽光下停留超過兩小時後,以及在游泳、流汗或以毛巾抹身後,再次塗上防曬液。



長者散熱功能差 更易中暑


熱浪之下,長者散熱功能差,較易中暑,有團體提醒,長者夏季須留意室內通風及多飲水。長者安居協會推廣及傳訊總監彭筱筠表示,近日使用平安鐘的人次趨升,上周平均每日有大約70名長者需送院治療,不少人有頭暈、心臟不適、胸悶等症狀,相信與氣溫上升有關;亦有長者說天氣太熱而感到不適、胃口下降。


彭筱筠表示,7月以來,已經向長者發放有關留意天氣的資訊,並提醒長者少到戶外,外出要記得帶傘、行走於陰涼處。


室內要保持通風


她指出,夏季長者在室內同樣存在風險,保持空氣流通極為重要,包括開窗及風扇,如有需要,也可開少許冷氣。不過,她強調,長者身體相對弱,開冷氣務必要適量,同時,務必要多飲水。


天文台提醒,在酷熱天氣下,長者或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戶外活動,遠離高溫環境,到陰涼、通風或有空氣調節的地方。天文台為長者設立「關顧長者天氣資訊」(https://www.hko.gov.hk/tc/sports/socare/socare.htm),方便長者隨時留意即時天氣資訊。



相關版面

往期推薦

今日大暑 他們還在酷暑下咬緊牙關「頂硬上」


大公文匯勇奪23項新聞獎!獲獎者們這樣說……


大文快報(2022.07.23)周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